阅读提要
“文章合为时而着,歌诗合为事而作。”所谓“为时”“为事”,就是发时代之先声,在时代发展中有所作为。
2月27日,厉以宁老先生因病逝世,享年92岁。
这两天,很多人表达了对这位经济学泰斗深切的缅怀之情,“巨星陨落,愿厉老走好”“改革精神和丰功伟绩,永存后世”。
一个人生前作出过何等贡献,身后就会在世人心中留下何等分量。“股份制是解决就业问题的重要途径”“经济改革的成功并不取决于价格改革,而取决于所有制的改革”“一定要推行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,让更多的人能享受到改革开放成果”……40年多来,厉以宁的声音,总是伴着改革开放的节拍一同出现,许多都对中国经济的改革与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。
因为多次为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疾呼,有人称他“厉股份”;因为积极为民营经济发展建言献策,有人称他“厉民营”;因为前些年一再为民生问题发声,有人又叫他“厉民生”……一个个亲切的称谓,折射出这位经济学家的坚守与坚持,也饱含着公众的认可与支持。
“文章合为时而着,歌诗合为事而作。”所谓“为时”“为事”,就是发时代之先声,在时代发展中有所作为。把研究的目光聚焦于现实舞台,敏锐把握当下之问和未来之势,客观分析并提供负责任、有态度的观点,这是厉以宁倾其一生都在做的事。一路走来,一路发声,面临过质疑,遭遇过挑战,但他始终将“经世济民”作为人生理想,坚定如一、无惧风浪。由其提出的股份制改革、非均衡、民营经济发展等创见性理论,已汇入中国改革开放的理论谱系之中。
几十年大浪奔涌,风雨兼程。从青春年少,到满头白发,厉以宁与国家共进,与改革同行,与人民同在。在被授予“改革先锋”称号时,他说:“作为读书人,总有些正心、齐家、改善人民生活的想法,这是我坚持至今的动力。”改善人民生活,何其质朴、又何其崇高的理想。厉以宁做的是入世的学问,一如他自己说过的:“文章发表得再多,不联系中国实际,对中国的改革没有用处”“立足中国,用学术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”。改革是触动利益的,需要胆识和魄力。提出的改革之见,顶着阻力与误解行进,尔后在时间的沉淀、实践的验证中得以证明,正是把学问做在坚实厚重的大地上的魅力所在。
在经济学之外,热爱诗词写作的厉以宁,曾写下这样的诗句,“陈规当变终须变,留与儿孙评短长”。正是“陈规当变终须变”,托起了他理念的不断革新,泰然向前,显洞见,展风骨。思想观念的松绑,活力闸门的打开,激情与梦想、变革与重构,历史的隆隆雷鸣之声,至今回荡。
这几十年,有多少词语从学术概念变成了发展现实,有多少学问从书斋走进了社会,融进了生活。如今,改革中难啃的硬骨头还有很多,发展中需要破解的难题依然不少。借先生的一句诗词缅怀他并共勉:“溪水清清下石沟,千弯百折不回头。兼容并蓄终宽阔,若谷虚怀鱼自游。”(湖北日报评论员 周磊)